通知公告

【创新成效】学科交叉平台800 兆核磁共振助力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

发布时间: 2024-05-17 15:25:34

学科交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00兆液体核磁共振波谱仪取得了安装运行后第一个重要成果,支撑我校一篇高水平论文发表。

近日,ACS Catalysis》(影响因12.9)发表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董敏教授团队在s -腺苷蛋氨酸氟乙基硒类似物的酶促氟乙基化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8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对该氟乙基SAM类似物的合成结构进行了明确的解析,对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

该研究通过用Se代替FEt-SAM中的S得到氟乙基Se-腺苷-L-甲硫氨酸(FEt-SeAM),解决了FEt-SAM在生理条件下不稳定,会产生氟消除产物乙烯基SAM (vinyl-SAM)的问题。通过使用卤化物甲基转移酶(HMT)及其突变体原位产生FEt-SeAM,创建了HMT突变体与甲基转移酶的级联反应,实现了多种O-N-S-C-亲核底物选择性氟乙基化。对于不能很好识别FEt-SeAM的甲基转移酶,如DnrKNovO,将SAM结合位点保守的疏水残基(Leu/Ile)简单突变为较小的氨基酸可显著提高活性。因此,该研究为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后期氟乙基化提供了一个有用的途径。


800 兆核磁共振波谱仪于20241月安装完成并迅速投入使用,平台朱孔营老师、邓小娟老师与课题组师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了解测试需求,针对该样品进行了细致的实验方法优化,克服了样品浓度低、杂原子阻断耦合相关、常用的COSYHMBC等二维谱均不能观测到有效的相关峰等相关问题,利用水峰压制的二维NOESY谱图,压制水峰减少溶剂干扰,从而增强了相关信号峰强度,成功观测到氟乙氧基与苯环的NOE相关峰。结合一维谱和二维谱对谱峰进行归属,有效解决产物取代基位置确认问题,为氟化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精准服务和高效技术支撑。为此作者在论文中表示感谢,这也是800兆核磁共振自20241月试运行以来支撑发表的第一篇高水平成果。



该研究成果于20243月以“Enzymatic Fluoroethylation by a Fluoroethyl Selenium Analogue of S-Adenosylmethionine”为题发表在ACS Catalysis(一区)杂志,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余南海,通讯作者为化工学院董敏教授。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4c01112

  

学科交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将持续加强仪器功能拓展和技术方法开发,推动核磁共振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不断以精准测试服务支撑学校学科发展与前沿课题研究,助力高水平创新成果产出。